摘要:惠安女,是一群让“旧”服饰,结下“时间之果”的人。她们让服装与人,彼此烙下印记,彼此确认,相互归属。她们穿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她们为汉族服装,增添了一朵奇葩。她们的存在,构成游客对当地最亲近的关系,以至于到…
惠安女,是一群让“旧”服饰,结下“时间之果”的人。她们让服装与人,彼此烙下印记,彼此确认,相互归属。她们穿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她们为汉族服装,增添了一朵奇葩。她们的存在,构成游客对当地最亲近的关系,以至于到了崇武,不去大岞看惠安女定神,就好像没有看透,没有看到位崇武。惠安女,是崇武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地标。
福建崇武半岛的大岞村是一处三面环海的地方。这里的男人大多外出谋生或出海捕鱼,惠安女就成了此地的当家主力。她们凡里来尘里去,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挖牡蛎、捞海带……拍岸的惊涛声,于她们而言,清新得宛如海风里的一声叹息,不足以令她们忧郁没啥可凭借、可依傍,哪怕是在最崎岖处,她们也要开出明媚的花,以一股面向未来的坚韧爆发力,托举起自己;她们,凭一套璀璨的着装,就能安置下日常生活里零星的乐观。
大岞村的惠安女,保留着清朝服饰上衣下裤的基本形制。上装大襟右衽,弧形下摆,绣花袖口。下装大折裤,穿着时将腰部折叠缅向一边,以细绳绑扎,再系以银腰链或腰带。她们通过叠穿的方式,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她们配戴碎花头巾,来踩准女性温婉穴位,来穿出绿色田园感。在色彩的选择上,她们喜好浓重标识,对比强而不俗,突出鲜明的中国元素。
她们喜好五色,蓝、黑、黄、绿、红是她们的五种主打色。对应中国元素的五行。蓝是蓝色的上衣,既与海水打成一片,又让天空更为柔软。黑是黑色的大折裤,让脚踏的黑土地有实沉感,让夜色并非漆黑一团,而是具有纹理的。黄是亮黄色的斗笠,是金色的阳光与沙滩,是金黄的手链,是美好亮堂的生活。绿是草绿梳子,是翠绿花点头巾,是“风乍起,吹皱一池的春水”。红是头花,是腰带,是蝴蝶结,是袖口,是在贫瘠沙滩上也能开出美丽花朵的月见草。
惠安女服饰,这一高彩度、高纯度,这一长短不同、材料不同、花色不同,以示丰富性的组合搭配,是活生生的乡土文化教材,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画家表达海滨景象画龙点睛的主体。她们,无论是俯身刺绣,还是晒网织网,还是扛运石块、其妙曼的身姿动态,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在画家的笔触下,成活,成精,成品。
这种带着古朴的民俗气质,拥有浓厚的渔家生活气息,是种颇具视觉冲击力的人文环境,有类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的效果。惠安女服饰,让置身其中的人,既能在环境中突出自己,又能与环境色相协调,亦能立马激活我的同步造型力,感觉自己也沾上了她们的那份喜感,爱美,爱花,爱珠宝。混迹其中,挑上风采之担,委委蛇蛇地如山如海。
穿上这样的服饰,在海边行走,是用来诠释女人是水的,有一股闪亮的光,在腰间流淌,在汪洋中释放,周遭,只剩水声在流淌。在这里拍摄,场景可以简单到只需一面石壁照眼,外加一轮蓬勃弥漫的落日配合,水光人影,便有了云垂海立的气势,清新又明亮。骊歌,自自然然地便在海面上,在磐石上,在沙滩上,飘起来。
喜见惠安女把颠沛的生活,活出显达的丰采。这更体现出了这些女人的本色。在她们的身上,没有学书学剑意不平的气息。她们擅长与忧息相亲。她们擅长让生活的色彩,印记深刻,不褪不败。她们擅长把日常的生活,活出洒脱和大气,活出惠安女的情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