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简介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展品簡介第一部分深衣之 曲裾曲裾释义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記載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唐孔颖达疏《汉书·江充传》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汉代时服饰

色衣料颜色则避免用素色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双绕广袖曲裾                   三绕琵琶袖曲裾双绕短曲裾              单饶曲裾深衣之 直裾男子直裾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制的一种上下连裳深衣按衣襟绕襟与否分为直裾曲裾裾衣服的大襟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汉代直裾女服穿直裾袍服的妇女及汉代直裾女服展示图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第二部分褙子释义即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记载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妾除了烟花名字再不曾披着带着官员祗候褙子冠儿清方以智《通雅·衣服一》褙即背也元以来女服褙子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宋史·舆服志》云妇人大衣长裙女子在室者及众妾皆褙子参阅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九章第四节介绍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宋明朝时最为盛行又名绰子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做

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褙子虽则是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服装但隋唐时期的褙子袖子是半节的衣身不长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关于褙子的名称宋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褙子有身份的主妇则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的

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分类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低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PS襦裙的确有齐胸襦裙是唐代的将唐代襦裙称为高腰襦裙有误高腰襦裙束于胸下形制襦可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乎衫复襦则近袄区别在于是否夹里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明代多见琵琶袖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字母y形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直领则多配以诃子或抹胸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汉服无如和服的宽腰带的式样切忌宫绦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此为非必需品裙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的式样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对襟襦裙历史 汉代上装窄袖右衽矩形交领下裙以素绢四幅连接合并上窄下宽腰间施褶裥裙腰系绢带因为汉代流行深衣穿这种服式的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魏晋南北朝继承了汉朝的旧制主要还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类似现代的开衫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现代人称小围腰外束丝带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丰富多彩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

华丽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欢迎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隋唐五代上衣为短襦或称半臂它与披肩构成当时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长袖与俩裆背心之间故称为半臂交领半臂对襟半臂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唐风齐胸襦裙这时上襦的领口变化多样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披肩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多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将裙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唐风齐胸襦裙宋代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性之美的影响下服装一反唐朝的艳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宋风窄袖襦裙此时的上襦多为大襟半臂下裙时兴千褶百叠腰间系以绸带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其中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当时还出现了前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赶上裙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元代襦裙基本上沿袭宋代遗制受蒙古族影响色彩也比较灰暗明代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

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明代是否存有襦裙在学术上仍有争议因为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明人所绘仕女图为宋式绘制前朝这是历代仕女图的一大特色不可作为凭证 上襦马面裙 袄裙明代盛行袄裙在明墓均有出土交领中腰襦裙逐渐消逝穿着礼仪襦裙可以单襦穿着也可内辅以诃子抹胸等对襟褙子外衣可以选择半臂褙子比甲等裙外可加帏裳还用加披帛宫绦装饰等襦裙是汉服中的常服适合平日穿着在古代流行于宫廷和民间第四部分直裰介绍直裰和尚道士穿的除了法衣外其实全是普通汉人穿的服装所以明朝灭亡外普通人穿的直裰就作为宗教服饰被保留了直裰的特征是1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或者像深衣一样2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3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可加内摆定陵道袍或加外摆《明宫史》所谓直身4两侧可开衩可不开衩一般都要打褶子前後的两边都打褶子共四处每処两褶5是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减规则6系扎的腰带络穗绦带7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8明朝中後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9只有男士穿直裰民族服饰与一般的服饰不同它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华夏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华夏服饰的复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国际上来看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已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担了传播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国服的确立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复兴复兴汉服不是复古而是回归华夏服饰的正道这是华夏民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是汉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产生於五千年前植根於华夏大地更与汉民族血脉相连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汉服和汉族的历史所决定冷月寒影收集归纳时间仓促如有不妥之处望请谅解谢谢2009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