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喧嚣和忙碌中,你是否会向往朴素的美丽和淡泊的悠闲?若从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不断的养分,那麽如今我们的生活应会是如何?
在喧嚣和忙碌中,你是否会向往朴素的美丽和淡泊的悠闲?若从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不断的养分,那麽如今我们的生活应会是如何?
None
华夏自古有衣冠之华,而如今我们只能仿之鑑之。一件衣服,何以承载这数千年华夏的生活原貌?流于情愫:古往今来,太多的情感都灌溉在衣著中,因这是最贴心贴身之物。慈母手中线,游子即便山高水远,也不忘回家。问我到底什么能代表中国的生活态度,衣以概之。东方人未能适应西式裁剪的收身紧束,却能对传统的舒适裁剪由衷喜爱。汉服——这应是再多西化之物难以代替的情愫了。
None
从几年前笔者了解这间由仓库改造的「食养山房」餐厅开始,便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极大的改观。
如何食?在中国近几千年走过的风雨中,我们至今仍然在探索这一问题。
这间台北最难预订到的餐厅告诉你想要得知的一切:
抵达之前便是要穿越坎坷的山路,前来吃饭便是一路虔诚,抵达更非仅仅当做任务完成,而应是静心造反。花、草、茶、饮食……置身如若为中国人禅定衡量的空间,对食物本身而言是莫大的尊重。谈到尊重,确然,若不是对万物的尊重,便更难理解传统文化中衍生的生活美学。
None
早年对杭州的印象不是因为<白蛇传>,却又跟灵隐难以割捨这段联繫。从灵隐山间的法云村开始,再到安曼法云……很多朋友告诉我,不要去,去了就想住下来。当然去了才知道,真的住不起。(笑)
我觉得这便是中国住的美学迴归到极致极简的地方,原木的构造、瓦屋、山野、灯火……朴实无华之中却透露著现代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求,夏日蒲扇流萤,冬日暖炉观雪,生活仅仅如此。
None
笔者曾跟随徐霞客所著的游记一路游览(一小段),也走过不少地方,在山水、城市中摸索、在历史与现在之中交错游走,最终回到了起点。
当代人把生活的压力诉求于行走,渴望在陌生的小镇街角能遇见心灵的彼此,但往往善的开始,无所而归。有一天,朋友开心地对我说,她已经找到了真正放鬆的方式。我顺其意问她是什么,她答旅行。我笑而不语,只道,多走走也好。
近几年虽然走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无非仅仅熟识了几处景物(暂时的宽慰,或许还是金钱消磨带来的短暂满足感),然这段旅程是短暂的,远不及生活中时刻的行走,(如果心裡有景,何必耗费在路上呢?)出外增添阅历的同时,切记人生无论何时都在行走。
None
很多人在问我真正传统的生活应是如何,我说不出来,这五千年的文明我说不来,也说不了,唯以具象表言之,便是以上。文化到了归心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