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中秋节“汉服北京”活动中,一些汉服爱好者表示,都有过在公共场合穿着汉服被人审视的“羞耻感”。
尽管汉服就是“古装”既视感,刚开始上街确实因为少见而有人多怪。但是穿什么衣服难道不是个人的喜好和自由吗?从观念上讲,对于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东西,最起码,无论态度,尊重还是必须的。而且对于美,更需要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偏见。
前段时间关于中国女孩有没有穿衣自由讨论过一阵。其实大家全世界逛一圈下来,除了感觉西方女孩可能胸口确实普遍低一点之外,好像看不出中国女孩哪里有什么不自由。不管你是旗袍还是汉服,西装、牛仔还是T恤……个性化根本不是问题,女孩露一点事业线也早被接受了。“自由”首先是不妨碍他人的自由,然后也不必被他人裹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合理的选择即可。同时,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或者异样眼光,甚至明显带有偏见的言说,拿出自信、坚定、淡然的态度就可以了。
再者,也不必“求同”。你喜欢汉服,但是你得允许有人不那么喜欢汉服。你喜欢旗袍,但是你得能够理解可能有人觉得旗袍很丑。用不着自己怀揣着一颗玻璃心,过分在意反馈,太在意可能会让他人的眼光产生哈哈镜效应,被自己的心理眼光夸大变形。而作为观者,你可以欣赏汉服,享受穿得好带给你的赏心悦目;如果觉得别扭,你可以扭过头。如果带着异样的眼光盯着别人看,甚至冷嘲热讽,起码教养有失,而且往往透露的还是骨子里的狭窄。
旗袍也好,汉服也罢,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也都能说出里面无数的门道。汉服裋褐、褙子、直裰、幞头等等各种考究,爱好者可以如数家珍。喜欢一样东西,喜欢这种东西的质感、设计、代表的文化,浸淫时间长了,往往执着偏爱。这种情感尽在不言中,而稍加移情,就知道他人对其他东西的喜爱亦如是。
汉服的兴起,一说跟抖音等新媒体的强大宣传有关,也有说是一波又一波的商业炒作的结果,一套汉服动辄几千几万不在话下,各种配饰更让人越陷越深。其实都不必过多解读。个人认为,好看的服饰大家都想穿戴,哪怕跟日常生活对接还有不小的缝隙。汉服要更多融入日常,还需要在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现代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汉服对于人们的概念,更多还是穿越、COS ,传统庆典场合的需要。旗袍在改良后进入办公室已经不违和,汉服想日常化,还有一个融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