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汉唐服装网

现代汉服文化以及意义和发展

现代汉族服装继承了传统汉族服装的精华,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而有所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传统气息和显著的民族特征,以及时尚色彩。

历史渊源

现代汉服是传统汉服的继承与发展。

汉服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东亚平原农业文明是汉服的发生成长的环境。

时间上,上古先秦是童年记忆,中古汉唐是青春风采,近古宋明是成年典范。

空间上,黄河长江是摇篮,长城大漠是舞台,岭南西域是乐土。

汉服与其他兄弟民族服装互相借鉴,共同演变。

亚洲许多民族的服装源于中国传统服装——汉服。

现代发展汉服

简称“现代汉服”。这类汉服以传统形制、服饰文化特征为主体,在布料、纹饰图案、局部结构上可适当放宽,允许适当的发展,以适应现代服饰工艺技术发展、社会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对比日韩当代民族服装,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日韩百姓家居、婚娶、节日所着民族服装,在面料选择上使用机织布,在裁剪上部分使用立体裁剪,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继承,又适当发展。因此,现代汉服的主流,应当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适度发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比如袖长不必回肘,曲裾和襦裙有机结合),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程度处于传统汉服和汉服元素时尚装之间,可用于一般性的礼仪场合穿着之用,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喜庆日、各类社交聚会等,其穿着适用范围比传统规范汉服更广泛,使用频率更高。

民族服装现状

目前我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服饰——汉服没有款式、布料、制作花纹、场合、发式、鞋子等统一标准,现代汉服虽然处于加快升华发展状态,但是还是十分混乱复杂。原因:

(1)从历史上汉族发展看,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汉族群体广大,朝代生活变化,汉服发展多样化,也造成每个人喜欢的款式不一样。

(2)从历史上民族间关系看,清军入关,统治中华,剃发易服,断三百年,所以当代人们对汉服陌生,目前的民间自发组织汉服复兴,没有规划性、组织性、统一性。

(3)现代汉服款式资料来源:学习电视古装、参照历史资料、网上搜寻解答,每个人对汉服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些不一样。

(4)从国情了解,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还比较低,国服仍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汉服布料还是属于普通布料。

(6)根本原因,若想汉服得到发展,必须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确定规划汉服!

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一场由青年人发动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或社会意识形态运动,所不同的是它选择了以汉民族传统的衣冠为切入点,以大众性为诉求,自其诞生以来就不仅以衣冠为唯一内容,无论各种声音争执再大,这一点是共识。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虽然有极少数人圈内人提出反对,但都是皮相之论。

汉服运动的行为主体是汉服论坛或团队,他们不是“汉友”,不是孤芳自赏的圈子,而是普通的汉族同胞,但他们是民族服饰复兴的先导,故称之为汉服者,汉服运动成功后,汉服者一词将只有历史研究价值。

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服饰符码,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首先,它是古典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反抗,对思想归属的寻找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开掘;其次,它是汉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在汉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冲击的双重焦虑下,重塑身份认同的应对策略;最后,它还是一种消费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学识、才智、地位的想象,在消费社会中对“独特”的追求。

四代汉服发展

汉服运动以来,声音众多,流派繁杂,横向的各种价值观多数网友已有了解,不再论述,纵向的来看,即从汉服运动发展史来看,可以分为四代汉服者。

2001年以前,已有极少数人提倡汉服,并穿起汉服,但只是个体现象,没有形成社会现象,故不列入汉服运动发展史,但可以视其为先驱。

第一代汉服者诞生于2001年,主导2001年至2003年初的汉服界,彼时的汉服并未走入现实社会,或可称为网络汉服,当时的汉服处境是挖苦讽刺、冷嘲热讽、拼命摸黑,恶意中伤,鲜有支持者。第一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汉服复兴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现代汉服的定位未能作出准确论述。

第二代汉服者诞生于2003年,主导2003年初至2005年的汉服界,这时汉服已经走入现实生活,汉服的处境开始改善,虽然否定、诋毁汉服的声音依然众多,但已出现数量可观的支持者。第二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解决了汉服融入现代社会可行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汉服运动理论,汉服界开始分化出比较温和的派别,无论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派和温和派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但汉服如何走入主流社会难度依然很明显,故积极的媒体报道也并不多见。

第二代汉服者诞生于2003年,主导2003年初至2005年的汉服界,这时汉服已经走入现实生活,汉服的处境开始改善,虽然否定、诋毁汉服的声音依然众多,但已出现数量可观的支持者。第二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解决了汉服融入现代社会可行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汉服运动理论,汉服界开始分化出比较温和的派别,无论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派和温和派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但汉服如何走入主流社会难度依然很明显,故积极的媒体报道也并不多见。

第三代汉服者是指06年初以来至今天的汉服界,当然包括不少新人。通过前两代汉服者的艰难重重的拼搏努力,通过前两代汉服者处于冷嘲热讽中的汉服活动,和硬为汉服打下的一片天地,于是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06年初以来汉服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迅速出现在大江南北,甚至港台南洋欧美华人社区,虽然存在着众多误解,但汉服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概念,积极的媒体报道大量出现。第三代汉服者的理论基本延续第二代,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都是如此,在理论上基本没有大的建树,无非是继续坚持并深化。第三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传播,身体力行地让汉服概念开始走入主流社会。

第四代汉服者尚未诞生,故第三代汉服者延续到何时仍然无法确定,但可以判定,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第三代汉服者所秉持的理论和策略将要走入穷途末路,单纯的汉服推广越来越难,如果在国家大型活动中融入汉服仍然不能突破现在的难题,也就等于宣告了第三代汉服者将要成为历史。在此背景下,温和的派别不是呈现出暮气,就是感觉乏力,故民族主义重新趁机复起,即便是重新振兴的民族主义派也只是无整合的增长。种种迹象显示,历史在呼吁第四代汉服的出现。

第四代汉服者需要去做什么?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在汉服制式上需要摆脱混乱的状态,这需要专业设计人士来突破;二,在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不能再牵强附会,需要建立深刻的汉服运动理论,也就是汉服运动需要从定位为复兴文化载体的衣冠切实可行的引入经史等传统形态,这一点做好了后,极端派的空间将逐渐缩小;三,汉服如何与生活结合上,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建设,也就是汉服生活方式的问题,否则,汉服运动的大众性优势将难以继续发挥。这三个问题我已在《谈谈目前汉服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中浅论过,但需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可以说,谁建立了第四代汉服汉服者的理论,谁就是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汉服界的主流。

任重道远

无论汉服运动发展到第几代,基本的走秀、展示、概念推广仍需要坚持,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汉服,因此,以后的汉服界将会是多层次的团队并存的时代。

素材部分源于网络。其余源于《道真·同袍》提供。

李玉科

2019.2.5

退出移动版